魏特林主义(Weitlingism)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中以平均和密谋为特征的空想共产主义。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因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魏特林而得名,其代表作品有《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1838年)、《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年)等。马克思对魏特林的《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资产阶级,包括其哲学家和学者在内,有哪一部论述资产阶级解放——政治解放——的著作能和魏特林的《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媲美呢?只要把德国的政治论著中那种褊狭卑俗的平庸气同德国工人的这部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比较一下,只要把无产阶级巨大的童鞋同德国资产阶级极小的政治烂鞋比较一下,我们就能够预言德国的灰姑娘将来必然长成一个大力士的体型。”正因如此,马克思与恩格斯才在评论《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时指出:“德国无产阶级是欧洲无产阶级的理论家,正如同英国无产阶级是它的国民经济学家,法国无产阶级是它的政治家一样。”1885年,恩格斯再一次肯定了马克思对魏特林的这一评价。
魏特林深受法国巴贝夫、布朗基·卡贝思想的影响,又接受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一些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他站在德国朴素的破产手工业者的角度,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无产阶级不能指望资本家的慈悲来解放自己,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无产阶级才能自己解放自己,并建立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他主张建立以人类朴素的友爱为基础的、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一律平等、平均分配、共有共享的理想社会。魏特林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其他空想社会主义者。然而他所代表的是刚刚成为无产阶级的小手工业者,使得他更多地倾向于流氓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主张进行密谋暴动,建立2~4万流氓无产者组成的所谓军队,通过打家劫舍、抢劫掠夺等方式来消灭私有制,从而立刻实现共有共享的共产主义。
1844年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逐步反思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与魏特林的空想社会主义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需要的是科学而非空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科学理论指导的阶级运动,而非盲目的空想的密谋行动,更不用说一步实现共产主义了。社会主义的革命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为工人阶级的发展培养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从而逐步产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和条件。魏特林那种用先知式的预言来激起人们的希望,再用宗教式的感情激起人们的狂热,进而引导工人流氓式的暴力活动,最终的结果是使工人运动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