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世界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的家庭。巴门位于伍珀河谷,是普鲁士资本主义纺织工业的重要中心。恩格斯家庭富有,是当地的名门望族,1837年其父亲就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办了欧门恩格斯纺纱厂。恩格斯从少年时起就受着崇尚自由的进步思想特别是法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恩格斯早年就读于巴门市立学校和埃尔伯费尔德中学,但是他中学没有毕业就被父亲送到营业所当学徒,之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求知欲望很强的青年恩格斯走上一条自学的道路,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文学、历史、诗歌和外语,特别是结合当时围绕政治和宗教的争论,学习康德、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作品,开始受到“青年德意志”文艺思潮的影响,接着又受到“青年黑格尔派”激进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关注现实政治斗争。

恩格斯虽然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是他从少年时起就关心和同情劳动群众的疾苦。他根据在伍珀河谷的亲身经历和观察,看到工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写了一篇《伍珀河谷来信》,1839年3月匿名发表在《德意志电讯》上。他抨击作为工厂主精神支柱的宗教虔诚主义,指出工厂劳动摧残了人的肉体,造成了普遍贫困,而宗教虔诚主义则扼杀了人的精神,成为工厂主的护身符。这篇文章标志着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

1841年9月,恩格斯来到柏林服兵役,当一名炮兵。利用这个机会他阅读了大量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书籍,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文学、宗教史研究等方面课程,进一步掌握了黑格尔哲学。柏林大学是一个“思想斗争的舞台”,1841年秋天,谢林在柏林大学讲坛上集中攻击黑格尔哲学。恩格斯认为,谢林的哲学是“为普鲁士王国的需要”而编造的,他立即写了《谢林论黑格尔》一文以及《谢林和启示》《谢林——基督哲学家》两本小册子。这些作品的发表,引起国内外的进步力量的重视和好评,卢格钦佩地称恩格斯为“博士”。服兵役结束后,恩格斯到英国继续从事商业活动。英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为他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和阶级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更早地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论证共产主义。这时,他实地考察了英国社会状况和工人生活,阅读和研究了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作品,写作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1844年初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1844年8月,恩格斯同马克思在巴黎会见,两人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类的未来体现在工人阶级身上,从此开始了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1844年11月恩格斯与马克思合作完成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该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论述了物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845年3月,恩格斯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该书以恩格斯自己1842年11月至1844年 8月在英国居住期间的直接观察为素材,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提出了工人运动必须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想。1845年秋到1846年夏,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1847年11月29日—12月10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该书论述了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论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科学结论;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理论正式诞生。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欧洲1848—1849年的革命风暴,以《新莱茵报》为武器同普鲁士反动势力做斗争。他还亲自参加了巴登·普法尔茨的革命军队,并担任副官,参加过四次激烈战斗,带领起义军战士冲锋陷阵,英勇战斗,获得战友们的赞扬。

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写了《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著作,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1850年他回到曼彻斯特继续经商,从经济上对马克思家庭进行无私的帮助,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还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稿。1870年10月,他被推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之后,他高度赞扬巴黎公社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又深刻总结它的经验教训。1872—1873年,他写了《论住宅问题》一文,批判了第一国际内部的蒲鲁东主义。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时,他写信给倍倍尔,批判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1876—1878年,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批判和清算了杜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做了系统论述。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主要研究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对共产主义世界观“在一切细节和相互关系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其主要著作有《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及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在这些论著中,他系统地研究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更加完善和成熟。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真正的领袖和导师,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在他的关怀下,第二国际于1889年成立。作为他这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恩格斯在爱琳娜·马克思的协助下,整理和研究了马克思遗留的《资本论》的大量的内容非常丰富的提纲、笔记和摘录,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并且为出版《资本论》第4卷做了准备工作。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上去了。恩格斯晚年对于工人运动内部机会主义倾向、改良主义思潮和教条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894年,恩格斯写了《法德农民问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争取农民同盟军以及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制的原则、方针和政策等思想。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他的追悼会上,威廉·李卜克内西对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只有少数人参加了追悼会,但是这少数人代表千百万人,代表整个世界……他既是指路人,又是带路人;既是领袖,又是战士。在他身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