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835年至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学习和研究历史与哲学。大学时期,他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由思想的影响,参加了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运动和柏林博士俱乐部。1841年4月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文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本想在大学任教,但普鲁士反动政府镇压进步运动,一大批进步人士被驱逐出大学讲坛,他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1842年10月—1843年3月,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并且担任《莱茵报》的主笔,开始投入社会生活和现实的政治斗争。他在该报发表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揭露国家和法的本质,为贫苦农民的利益辩护。《莱茵报》被查封之后,1843年5月马克思与阿·卢格创办《德法年鉴》,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提出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的实现,要诉诸人民群众,诉诸无产阶级的思想。1844年8月底,马克思在法国巴黎会见恩格斯,两个人在一切理论领域观点完全一致,于是他们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进行创立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伟大事业。1844年11月他们合作完成了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该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论述了物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845年春天,马克思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845年秋到1846年夏,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1846年和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在工人组织中宣传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消除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1847年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将其新世界观第一次公布于世。1847年11月29日—12月10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该书论述了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论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结论;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理论正式诞生。

1848年3月,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在法国巴黎成立,马克思当选为主席,恩格斯被选入中央委员会。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着手重建共产主义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与同盟内部的维利希·沙佩尔冒险主义集团进行斗争。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了《新莱茵报》,以此为武器,同欧洲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了他们镇压革命和迫害劳动群众的卑劣行为。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回到书房,致力于科学研究。1859年1月马克思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做了完整、系统、科学的经典性表述。

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马克思专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潜心写作《资本论》。在极端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下,马克思批判地研究了当时能够找到的几乎全部经济学著作,撰写了有关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态,以及关于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等一系列手稿,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9月,《资本论》第1卷出版,该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极其严密的思维逻辑,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及其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活动家,他直接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为总结这次革命的经验,写出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和“不断革命”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并写出《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重要文件,为确立第一国际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斗争策略做了极为重要的贡献。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府——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活动得到马克思的高度关注,受到第一国际和各国工人阶级的积极支持。由于反动势力的镇压,巴黎公社存在72天便失败了。马克思很快写出《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做了科学总结。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时,他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批判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在第一国际期间直到其逝世,马克思始终进行帮助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成长和理论研究工作,批判了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和流派,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基本纲领,在工人阶级中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被称为“国际的灵魂”。

马克思晚年根据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进一步探讨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重要讲话: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的逝世,对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