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nation)
由一定数量的人结成的人群共同体或社会共同体的一种形式。有泛指和特指之分。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民族是具有这些特征的一个有机共同体。斯大林关于民族的思想,虽是针对资产阶级民族提出来的,但其基本原则对处于其他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民族也是适用的。这是特指。但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民族还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等,或称蒙昧民族、野蛮民族和文明民族等。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产生了资产阶级民族,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资产阶级民族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民族,都是文明民族、现代民族。“民族”一词也通常用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印度民族、阿拉伯民族等。这是广义的民族概念及其使用。
民族有其独有的特征,它既不同于种族,也不同于国家。种族以人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血型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传统文化和心理素质为特征,属于社会学和历史学范畴。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疆界和民族聚居区域,有时是一致的,形成单一成分的民族国家。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在一个国家的地域上居住着众多民族的情况相当普遍,而同一民族的人们散布于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的现象亦非罕见。当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只占少数。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演变、融合和消亡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组合形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所制约。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经历了各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人们逐渐克服活动地方的局限性,在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古代民族,即部族,这是古代民族的形成。恩格斯指出,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了。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之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伴随着商业和手工业,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现代民族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形成而组成的最广泛的共同体形式。封建割据的消灭,各地区间联系的扩大,是现代民族产生的经济基础。同时,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与阶级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里有不同的阶级,甚至是相互对立的阶级,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剥削和压迫,往往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中的剥削阶级对其他民族中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不仅在一个国家内部如此,在国际范围内也如此。因此,近代以来的民族民主革命不断爆发。恩格斯指出,整个民族分裂为两大营垒的情形,在法国第一次革命爆发时曾经出现过,目前在最进步的国家中也正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出现……今天的德意志民族是由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和无产阶级构成的,这种状况远不像当时那样复杂。当然,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以及大工业的发展,民族的樊篱逐渐被打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历史证明,从古代民族到现代民族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同阶级和国家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规律一样,民族也将逐渐消亡。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历史就成为了世界历史,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各民族高度发展繁荣,民族差别、民族隔阂也就逐渐消失,各民族将团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各个互相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当今世界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世界,大致有两千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必须倡导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习近平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