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协作(simple coordination)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分为分工和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而简单协作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没有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所采用的共同劳动的基本形式,凸显了劳动过程的集合性和社会性,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协作。而区别于单干劳动或个体劳动的协作,又可以划分为简单协作以及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复杂协作。简单协作是资本主义早期劳动社会化的基本形式,是没有分工的协作。在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中,多个劳动者可以各自独立地完成某种产品,劳动者在资本

指挥下,在同一作坊里进行共同劳动即社会化劳动。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简单协作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初期的水平相适应的生产方式,适用于大规模运用资本而分工或机器还不起重大作用的生产部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简单协作逐渐向复杂协作即分工和工场手工业过渡。

相比封建行会手工业的个体劳动,简单协作的进步性在于,虽然没有分工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但是它创造了超过个人生产能力的集体生产力,赋予个体劳动以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的品性,即“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也就是平均劳动力的表现”;并且抹杀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技术差异,与此同时又能够助长竞争心理而提高各个个人的工作效率,价值增殖规律在这种劳动下才会完全展现。其次,同时使用人数较多的工人,带来了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上的革命,即生产资料的节约,商品总价值降低又最终使得劳动力价值下降,最终使资本家作坊主能够无偿占有和榨取工人生产的更多的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