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religion)

信仰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的统称;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人对神的信仰及其相关的认知和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的核心是人对神的信仰。宗教的基本要素包括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和宗教器物。宗教观念和宗教感情是宗教的内在基本要素,它们同其他基本要素内外相依构成了宗教这个复杂的社会文化体系。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的宗教,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自发的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的宗教,从多神教到一神教,从氏族宗教、民族宗教到世界宗教的演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现存三大世界宗教。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产生的根源在人间,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外部力量的支配,也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所致。人对自身、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的有限性使人不能正确认识支配人们的外部力量而产生幻想的反映。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贫乏使自然力量首先获得了幻想的反映,后来作为异己力量支配人的社会力量也在幻想中被反映为神。在阶级社会中,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将随着其社会根源的消失而自行消亡,但这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宗教在社会主义国家还会长期存在。在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