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culture)

人类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意为农耕、培育植物,意指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文艺复兴以来,词义逐渐扩展,既包括人类活动的物质内容,又包括诸如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非物质因素。在中国,“文”有文字、文采、规则、制度等含义,“化”是“教化”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文化”,指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观念形态的文化是非物质形态的人类活动产物,包括知识、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艺术、心理、习惯等。精神文化成果可以物质化,体现为物质的形式,表现为实物形态、技术手段、艺术作品等,物质文化形式中包含精神文化的内容。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物质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人类创造的丰富文化内容构成了自己生产、交往活动的文化环境,人的活动是在文化的影响制约下展开的。文化的发展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具有一定社会历史形态的特征。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文化现象会打上深刻的阶级烙印。资本主义社会中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文化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化占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