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labour)
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概念是在批判地吸收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主客体对立统一的中介,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但是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劳动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是关系到人的自我实现、自我解放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范畴。
劳动是人所独有的,是人成其为人的根据。针对“上帝造人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论”,认为劳动是人作为主体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劳动使人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手与脚的分工,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大脑和机体的进化。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还说,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因此,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生产工具;同时,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就我们……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而且,劳动的状况决定了人的基本面貌。只要了解了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情况,也就知道了人的基本面貌。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能动的改造。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着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在此,人作为一种自然力,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把自己内在的活力运用到客观对象上去,创造出适合人生存的产品来满足自己和社会的需要。由此表明,劳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且,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不断密切,社会关系不断丰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因此,一方面,劳动将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从动物中进化而来,从而体现人的本质;另一方面,通过劳动,人不断地实现其社会化,从而达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劳动不仅是形成、丰富、发展人的根本动力,而且也是形成社会历史的根本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人类的劳动表现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类的劳动过程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劳动的变化,又经历从个体劳动到社会化劳动的变化,还经历了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劳动,同奴隶制、封建制的劳动一样,对于劳动者来说,都是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上的劳动。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对抗关系。从根本上说,只有劳动及其成果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能消灭它们的对抗性质,即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消灭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的处境。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的理想社会里,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的全部能力即体能和智能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类的历史是劳动解放和劳动发展的历史,只有从劳动观点出发,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