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

认为世界不是神或任何超自然因素创造的,物质及其运动就能够解释和说明世界。宗教产生的根源是“无知加欺骗”,消灭宗教的唯一途径是“进行无神论宣传,唤醒人民的理性”。他们从根本上否认了神的存在和灵魂不死的说法,积极揭露宗教的虚伪和丑恶本质,认为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在批判宗教神学理论基础上,他们坚决反对将道德与宗教联系在一起,认为宗教对道德并不存在什么积极作用,反而极其有害。他们还从唯物主义经验论中引申出一套功利主义的伦理原则,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自爱、自保或利己原则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宗教的禁欲主义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因而是不道德的。只有满足人的感性欲望,按照利己原则开展行动才是道德的。利己与利他是统一的,每个人在追求自己个人幸福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则首先必须帮助别人,利他就是利己。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把哲学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斗争联系起来,把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使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成为唯物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思想理论先导,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及其战斗的无神论给予了高度评价。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中指出,法国唯物主义“这些文献迄今为止不仅按形式,而且按内容来说都是法兰西精神的最高成就;如果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水平,那么就是在今天看来它们的内容仍有极高的价值,它们的形式仍然是不可企及的典范”。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也强调:“18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泼辣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抨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但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最终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形态、阶段和水平上,其用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自然现象,在社会历史观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和英雄史观,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理论缺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恩格斯逐一地列举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三个基本的“局限性”,“第一个局限性是: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机械的’……第二个局限性是: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即他们的‘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第三个局限性是:‘上半截’即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保持着唯心主义,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