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drastic change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的简称。苏东剧变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世界性历史事件。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演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变更先于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陷入困境,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而改革又不彻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在政治方面,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由于改革方向偏颇,各国党内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无法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和共识路线,特别是受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鼓动,改革变成了“改向”。在外因上: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得逞,它所培植的反对派成为改旗易帜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东欧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家。
苏联解体是由逐步演变转向加速崩溃。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1988年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作为改革目标,开始了以“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为标志的政治改革。“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抽象的人道主义和超阶级的民主,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导致了党的思想混乱和党的分裂,苏共领导地位削弱,失去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继立陶宛宣布独立后,其他加盟共和国相继退出苏联。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并要求苏共自行解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