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peech at the Meeting in Celebration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收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讲话共三部分:

(1)“光荣伟大的三十年”。《讲话》指出,我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个政权的建立,使得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变化,并且巩固了革命变化的胜利成果。3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工业发展尽管几次起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12%。看不到这个伟大成就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既有过比较顺利的发展,也有过严重的挫折。同全国人民做出的艰苦努力相比,同社会主义制度应当发挥的优越性相比,我们的成就很不够。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它还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但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有伟大前途。

(2)“决定国家命运的一场大决战”。《讲话》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阴谋集团,展开了激烈的、尖锐的、复杂的斗争。这是一场夺权与反夺权、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是革命同反革命的斗争,是坚持还是毁灭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斗争的结局,是林彪、“四人帮”彻底失败了,是我们的党和人民胜利了,是社会主义胜利了。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的三年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排除万难,做了大量的艰巨的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形势发展得更好。林彪、“四人帮”的横行,从反面给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极其深刻的教训。对于这些教训,《讲话》指出,一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做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分析,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既要反对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又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三是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重要。四是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3)“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马克思主义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但任何领袖人物都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都不应当加以神化。《讲话》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党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反对那种用本本主义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态度,解放思想,绝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要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

讲话论述了建国三十年来的成就和失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