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Xi Jinping)(195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陕西富平人。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1975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其间曾任村党支部书记。1975年到1979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任秘书。1982年到1985年,在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1985年起任职福建。1988年到1990年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致力于闽东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调“滴水穿石”精神,提出“四下基层”做法,体现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丰富经验和哲学思考。1990年到1995年任福州市委书记。1995年到2002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1997年党的十五大当选中央候补委员。2002年党的十六大当选中央委员。2002年到2007年,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省长。其间在《浙江日报》发表232篇短论,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践行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优良作风。此外,还发表系列文章、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力戒浮躁,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高领导艺术、创新工作方法做了积极探索。2007年3月到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
2007年党的十七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后相继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习近平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这十四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这“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主要著作收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