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Jiang Zemin)(192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后,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苏扬州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制皂厂、一机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工作。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6年回国,先后任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一机部外事局。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1982年党的十二大当选中央委员。1982年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部长,党组副书记、书记。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7年党的十三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2月25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讲话,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等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在长期执政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强调以改革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的思想,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思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想,等等。这些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典范。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主要著作收入《江泽民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