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态(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
党内政治生活的宏观环境;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综合反映。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清正的从政环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首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制度保障良好政治生态。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习近平强调,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形成心齐气顺的政治氛围。
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格的纪律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也往往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导致的。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把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
各级领导干部是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在思想上、作风上、精神上进一步强起来,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为实现政治生态也“山清水秀”贡献力量。
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是一个扶正祛邪、整体优化的过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与有没有腐败问题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内政治生态好不好的两个直观标尺。现实中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始于思想和作风滑坡。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重构党内政治生态,净化党风政风,匡正社风民风,不断培厚涵养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
建设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建设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责任。习近平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委。要以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切实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各级纪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向党委提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意见建议,强化纪律监督,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严肃查处违反党纪行为。加强监督问责,严肃查办案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