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四化(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better educated and more professionally competent)

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简称。中国共产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确定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为党在新时期考察、选拔干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针。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同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1982年12月,“干部四化” 标准被写入了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干部四化” 标准中的革命化,是对干部队伍政治素质的要求,主要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强,作风正派等。年轻化是对干部年龄的要求,主要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一方面不断把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一方面实行离退休制度,使各级领导班子有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化是对干部文化水平的要求,主要指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既注重学历,又注重真才实学。专业化是对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主要指专业技术、知识,使干部成为精通本行的行家和能手。

“干部四化”标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讲革命化就会迷失方向,只讲革命化,不讲知识化、专业化,又会成为空头政治家;年轻化则是适应新陈代谢规律,要不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持续不断发展的需要。

“干部四化”标准和方针又是与时俱进的。1996年6月21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必须坚持做到“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2009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2012年党的十八大修改的新党章第六章第三十三条“党的干部”提法是: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

“干部四化”是用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