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认同(strengthen national identity)

民族团结的必要基础,维护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认同,努力构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和谐,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代中国,增强民族认同,包含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行动上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认同。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普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国统一中国后,中华民族认同从此确立起来。到了汉朝,强大帝国的形象在周边国家形成了强有力的影响,中华民族认同得到了巩固和增强。在此以后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认同始终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特别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高举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华民族认同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又有了新的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由于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作用,我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和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民族认同趋向强化而国家认同相对弱化的现象。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必须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各族人民都要强化国民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休戚与共。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民族的权利和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认同。各民族人民都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要用这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凝聚各族人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是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