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提出的关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所处方位的科学论断,它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的,即“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论断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做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头20年世界局势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环境和历史阶段的理论把握。它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过程中,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具有长期性、开阔性、全局性等特点。为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将其同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国所面对的战略机遇期,是指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在战略机遇期中,中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强调:“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期做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正确的,通过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重要战略机遇期问题。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2013年7月,在中央专门研究经济工作问题时,中央进一步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我们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分析了战略机遇期,明确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战略机遇期的提出和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的充分认识,也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