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实现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拨乱反正”,是从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即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其中,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两年多时间里,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积极展开了揭发批判“四人帮”的斗争,清查他们的帮派体系,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进行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组织机构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部分地进行。工农业生产得到比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文化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但是长期积淀下来的 “左”倾思想观念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提出,严重阻碍了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支持和领导了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动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极大地推动了拨乱反正的展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在思想上冲破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各个工作领域获得了生气勃勃的创造力量。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由此出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加强,党和国家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正在健全恢复,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令和条例,加强了司法、检察和公安工作,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逐步健全。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的设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其他有关党内法规的制定,使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恢复和发扬。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体制,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逐渐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两年努力,国民经济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82年11月,党的十二大庄严宣布,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拨乱反正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