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Film:the Life of Wu Hsun)

毛泽东1951年5月19日审阅《人民日报》社论稿《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时加写和改写的几段文字,构成了这篇社论的主体。该社论5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收入《毛泽东文集》第6卷。

1951年初,党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重要内容,便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以宣传和教育人民,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建设新中国。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提倡引导人们用科学的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历史。党在这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围绕对电影《武训传》的评价展开的。

电影《武训传》拍摄于1949年,从1950年底开始,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上映。武训系晚清山东堂邑县的一名义丐,平生通过行乞的方式兴办义学,帮助贫寒子弟接受教育,并因此受到清政府的嘉奖。电影上映后,引发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报刊上出现了赞扬和批评两种意见。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改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从如何评价武训这一历史人物,引申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等根本性问题。

(1)

毛泽东指出,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到达了严重的程度。武训生活在晚清封建社会内外反动统治的压迫之下,他不去想如何进行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甚至向封建统治者奴颜婢膝,这些行为是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不能歌颂的。“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正当的宣传”。

(2)

指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歌颂或反对的东西。在毛泽东看来,历史的发展应该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应该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统治者,而不应该像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我们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应该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应该研究“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

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进而才能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3)

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学得了社会发展史的人,尤其是一些共产党员,在认识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

时,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甚至成为这种反动思想的“俘虏”。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现象,应当警惕。

这篇社论发表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转载,各地组织文教机关、团体进行学习讨论,随之展开了对该电影及武训其人的批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改造的大背景下,把武训这一具体历史人物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以帮助人们分清人民革命和改良主义的界限,对提高人们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批判中也发生过一些片面的、武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