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四面出击》(Don’t Hit Out in All Directions)
毛泽东于1950年6月6日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这部分讲话对他在这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做了说明,解释了报告的战略策略思想,即“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收入《毛泽东文集》第6卷。
毛泽东在讲话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战斗和不懈努力,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工作、外交等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得到有效改观。但是,在伟大胜利的形势下,党和人民面前还有很复杂的斗争,还有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是在约有三亿一千万人口的新解放区即将开始土地改革,以推翻整个地主阶级,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第一,帝国主义反对我们。第二,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反对我们。第三,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反对我们。第四,地主阶级反对我们。第五,帝国主义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和宗教界中的反动势力,以及我们接收的国民党的文化教育机构中的反动势力,反对我们”。同上述敌人的斗争是激烈的。其二,对社会经济改组和战争带来的工商业的某些破坏,许多人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满。其三,失业的知识分子和失业的工人不满意我们,还有一批小手工业者也不满意我们。其四,在大部分农村,由于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又要收公粮,农民也有意见。
毛泽东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报告所依据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出在困难且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我们的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应该孤立、打击敌人,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的人。
(1)
团结社会各阶级,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要合理调整工商业,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使失业工人拥护我们;要给小手工业者找出路,维持他们的生活;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对广大知识分子,要团结、教育、改造。
(2)
全党要认真地、谨慎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对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甚至是从敌人阵营中分化出来走到我们这边的人,也要尽可能团结。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统一战线策略。
(3)
要团结广大少数民族。在有三千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是一件必须要谨慎对待的重大事件。条件成熟一处,改革一处,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和培养他们自己的干部,依靠他们自己的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改革。
毛泽东最后指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就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国内和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进行新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与党历来的“打击主要敌人,争取最大多数同盟者”的策略是一脉延续的,反映了党在全国执政之初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即多年的战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冲击和阵痛,党和人民政府的任何重要举措,都不可进行太猛,步伐太快,宁可慎重缓进,以便于稳步地达到既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