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Talks at the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

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这篇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是延安整风运动必读的重要文件之一。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文艺工作者从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来到延安,为发展革命文艺事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还认识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进行一次文艺整风。

《讲话》的引言指出,座谈会的目的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做斗争。为了这个目的,应该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讲话》结论阐述了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首先,党领导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其次,从党领导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一根本问题出发,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二是文艺工作的党内关系和党外关系问题;三是文艺批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文艺批评,应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最后,毛泽东指出,延安文艺界中还存在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

《讲话》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讲话》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