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Wang Jiaxiang)(1906—1974)

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1924年在芜湖圣雅各中学高中部学习。1925年6月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开除。8月入上海大学附中高中三年级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3月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编辑党报。1931年1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红旗报》《实话报》总编辑。1931年4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常委,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处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5年长征途中,为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以及贯彻遵义会议的决议做出重大贡献。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1947年9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解放区城市工作部部长。1948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局宣传部代部长。1949年7月为中共代表团成员,赴苏联访问,商谈筹建大使馆事宜。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51年起,长期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外交方面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1962年2月,他还和刘宁一、伍修权一起给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写信,为“渡过困难,或者减少困难,至少不去增加目前已形成的困难,来加速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处理中苏、中美等国际关系的意见。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到严重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不幸逝世。其主要著作收入《王稼祥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