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文化(learn foreign culture analytically and critically)

中国共产党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针。1940年1月,毛泽东指出,中国应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1942年5月,毛泽东又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但决不能对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对待外国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一是必须学习、吸收外国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一切真正好的东西”,决不可拒绝借鉴古人和外国人。二是吸收外来文化要经过分析和批判,“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营养。三是外来文化必须和中国民族特点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在这个问题上,必须防止盲目排外主义和“全盘西化”这两种偏向。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进步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对于正确处理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