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教条主义(combat dogmatism)

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时期着重反对的一种错误倾向。

这种教条主义的特点,是不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从共产国际的具体指令出发。这就在实际上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就是这种教条主义的典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并倡导了实事求是的学风。

1956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苏共二十大及其影响。毛泽东指出,事实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正确,这就破除了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另一方面,苏共二十大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主要是不恰当地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这一错误,应当通过对斯大林问题的正面阐述加以补救。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讨论所形成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1956年12月29日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公开发表。文章指出,为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击退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在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坚决反对修正主义。

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反对教条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路线。他回顾了1956年以来独立探索的过程,总结八年的经验,批评过去经济工作(主要是重工业和计划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认为这是在外国经验压力下,不能独立思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