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rely mainly on our own efforts and supplementarily on foreign support)
毛泽东于1958年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贯主张。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其中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争取外国援助,与此同时,党提出了国家建设以国内力量为主的指导方针,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1958年,毛泽东又明确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1964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代表国务院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国际合作的关系,自力更生是基本立足点,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之上。”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就是既要根据我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潜力,独立地制定和实施本国的政策,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要努力争取外援,根据我国的国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接受一切国家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资金、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并努力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借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如果忽视对外交流,就成了闭关自守;如果片面强调和依赖外援,就难免受制于人,成为别国的附庸。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将坚持自力更生作为争取外援的前提和基础,将争取外援作为促进和加强自力更生能力的条件和手段,才能完整、准确地坚持这一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