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政策(policy of "four sides and eight directions")

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1949年8月4日,邓小平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所做的报告,在说到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等城市接收工作做得较好时提到:“进入一个地区后,遵循了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与各方联系,开了许多会议。”这个“四面八方”的政策,成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基本经济政策。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明确宣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分析说,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并且按照国民经济的分工,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有一个发展;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经济成分采取过左的错误的政策,如像我们党在1931年至1934年期间所犯过的那样(过高的劳动条件,过高的所得税率,在土地改革中侵犯工商业者,不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目标,而以近视的片面的所谓劳动者福利为目标)

,是绝对不许重复的。”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后来,毛泽东又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方针。《共同纲领》第2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照顾四面八方,即照顾到公与私、劳与资、城与乡、内与外这四对矛盾的八个方面,所以叫作“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政策,集中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