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the system of regional autonomy of ethnic minorities)
☆参见1108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的方针(policy of fighting for a fundamental turn for the better in the nation’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书面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中提出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金融物价趋于稳定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市场萧条,商品积压,许多私营工商业户停工减产甚至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劳资关系紧张。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做到团结和教育人民,孤立与打击敌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必须有新的方针出台。
毛泽东在全会上的书面报告,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提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并提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项基本条件:(1)
土地改革的完成;(2)
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
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约需要3年时间,或者还要多一点。同时指出实现上述条件需要完成八项任务:(1)
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2)
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巩固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合理调整工商业;(3)
整编行政机构,谨慎地进行部分军人的复员工作;(4)
有步骤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5)认真进行对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灾民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6)
认真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学习问题,克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关门主义和迁就主义倾向;(7)
坚决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8)
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指示,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指示,关于全党整风的指示。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是党从革命战争过渡到和平建设的转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的报告和讲话提出的任务和战略策略思想,对于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迅速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