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ample food and clothing by working with our own hands)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为进行生产自救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提出的口号。

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后,侵华日军把主要压力放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再加上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以及由于自然灾害,这就使得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异常困难。毛泽东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

为了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自己动手”的口号,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党政军民学大家一齐动手,衣食住都由自己来解决”。1941年,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再次强调进行生产自救。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用军民两方面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运动这一办法”去克服经济困难。

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带头参加生产劳动。边区政府专门成立生产委员会,制定有效措施,党和政府通过互助合作、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等方式鼓励发展生产,组织劳动力开展群众性的开荒、兴修水利等活动。解放区的机关、学校、部队也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积极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自给经济。1941年初,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至1944年,部队除了吃用全部自给外,基本做到了“耕一余一”,即一年收获的粮食可以吃两年,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这段时间,边区工商业部门、机关、学校也发展了部分自给经济,既克服了经济困难,改善了生活,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大生产运动,不仅使解放区克服了经济和财政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而且为夺取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也给党在后来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培养了一批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