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海因里希·阿芬那留斯(Richard Heinrich Avenarius)(1843—1896)
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之一。生于巴黎一个书店老板家庭,曾在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莱比锡大学研究过生理学、语言学和哲学,1875年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77年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直至去世。
阿芬那留斯是苏黎世大学哲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任该会会刊的首任主编。主要著作有《哲学——按费力最小原则对世界的思维》(1876年)、《纯粹经验批判》(1888—1890年)、《人的世界概念》(1890—1891年)、《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概念的考察》(1894—1895年)等。
阿芬那留斯不同意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经验看作客观对象的主观映像,也反对以往唯心主义把经验看作纯粹的主观内省,提出要对以往哲学的经验概念进行批判,其哲学因此被称为“经验批判主义”。
阿芬那留斯的世界观是自然的世界概念和原则同格论。自然的世界概念是指自我、由各种不同的相互联系部分组成的世界以及他人的存在。他将这些存在都归结为经验中的存在,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只有感觉才能被设想为存在着的东西”。所谓原则同格是指作为主体的自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自我是同格的常在项或者中心项,环境是同格的对立项,二者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主体。他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环境)的关系当作从属关系,歪曲了自然世界的面目,都把纯粹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物理的或心理的东西,只存在“第三种东西”,即“纯粹经验”,这是一种非心非物的中性要素。他要用原则同格论来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的世界观。
阿芬那留斯在认识论上提出生命系列规律说和反嵌入说。生命系列规律说是把人的认识过程归结为生物学的刺激和反应过程,即自我的经验(E)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与环境的刺激(R)的相互依存的过程。这就否定了人的感觉、思想是对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对象的映像,否定了人的正确认识是主观符合客观,把人的感觉、思想仅仅看作受到外部刺激后所做的生理学的反应,把人的认识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提并论,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根本对立。他认为传统的哲学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嵌入论”,把知觉(感觉、思想、观念)和知觉的对象(物、现象)分离开来,把后者当作意识以外的东西,而把前者置于意识之中。他认为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嵌入论,认为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的根源也是嵌入论,提出要排除嵌入、排除主客观分离。这种反嵌入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将主体与客体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现象,但否定了人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把人在现实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客对立统一关系歪曲成二者绝对统一关系,把主体和客体都视为统一的纯粹经验,同时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大脑不是思维的住所,这就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揭示了阿芬那留斯及其追随者的哲学的荒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