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law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ing according to plan and proportion)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按照内在的比例关系,实现有计划发展的必然性。
任何社会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以便按比例地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需要。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愈高,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彼此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也就愈高,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要求也就愈强烈。马克思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方式。”所以,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是一切社会生产,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要求。但是在各个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实现形式,这是由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有制的制度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受到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一般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强制性地实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是与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要求相对立的。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迫于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力图对国民经济采取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但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从本质上排除了资本主义恶性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根本利益的对立,这就为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经济基础。恩格斯在谈到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时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己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人们自己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恩格斯的这一段话,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的深刻阐述。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包括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这就要求人们制定出正确的计划来反映这些客观的比例关系。这些计划是主观的,却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斯大林把这种由客观经济关系决定的有计划发展称之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他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他同时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从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的作用,只是在它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依据时,才能充分发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