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everything varies with condition, location and time)

斯大林提出的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方法论原则。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说,既然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现象,一切现象都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那么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就不应当从“永恒正义”或其他某种成见出发,而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他得出结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他强调,没有这种观察社会现象的历史观点,历史科学就无法存在和发展。斯大林曾经举例说, “雨水对于收成有益还是有害”这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也应有不同的回答:雨水在天旱时是有益的,而在多雨时却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体现。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也就是互为条件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通过内部矛盾运动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存在绝对不变的事物。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迁、条件的变化,事物和现象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去把握事物。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的思想展开和深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