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论(theory of symbols)

一种同唯物主义反映论相对立的认识论学说。它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这是一种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谬论。

符号论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他在解释感官生理学实验材料时,否定感觉与感觉所代表的事物间的联系,把感觉叫作外部现象的符号,从而否定了感觉的物质内容和客观基础。在此基础上,英国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提出了“自然符号论”,即认为人的观念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上帝教给人们通晓事理的符号或记号。俄国的马赫主义者尤什凯维奇提出了“经验符号论”,即经验或理论不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它没有任何客观内容,而是人们随意创造出来的符号、记号。

符号论割裂了认识和客观事物的联系,把认识看成是主观自生自造的东西,从而陷入唯心主义。同时,又在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否认感官可以正确认识世界,从而陷入不可知论。列宁指出:“承认理论是模写,是客观实在的近似的复写,这就是唯物主义。”“模写一定是而且必然是以‘被模写’的东西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的。‘记号’、符号、象形文字是一些带有完全不必要的不可知论成分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