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黑格尔主义(neoHegelianism)
19世纪末在英美产生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新黑格尔主义以“复兴黑格尔”为口号,试图复活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尤其是黑格尔的保守主义国家和社会学说,通过歪曲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其成为诡辩论的学说。新黑格尔主义被帝国主义法西斯国家用来为垄断专制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进行辩护。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德雷、包桑奎、罗伊斯、克朗纳、克罗齐、金蒂雷等。这些代表人物之间在哲学理论上有着明显的分歧和争执,他们的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也大不相同。英美国家民主传统较为浓厚,因此新黑格尔主义在英美国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则由于民主传统较为薄弱,期间又是法西斯主义统治时期,因此新黑格尔主义在这里有着巨大的影响,如金蒂雷就是墨索里尼政府的教育部长,战后被处决。
新黑格尔主义严格地说不能视为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但他们都是从右的方面来复活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来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他们又带有强烈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是一种混杂哲学。他们往往把黑格尔的具有客观意义的绝对精神改造成为与个人思想、感情融洽的主观精神。例如,格林认为,“每一种关系都是由思维的行动而构成的”,“离开一种理智的作用,发生关系的现象就是不可能存在的”;布拉德雷认为,在精神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实在;克罗齐认为,精神就是整个实在。
新黑格尔主义世界观混合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他们继承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但又将其置于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之下。总体而言,新黑格尔主义者在早期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后期主观唯心主义比例日益增加。在认识论上,新黑格尔主义者将黑格尔的理性主义更改为反理性主义,他们认为人的理性不能认识实在,通过理性思维所获得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真理,没有实在性,为了达到实在,获得真理,唯有依靠非理性的本能和直觉。新黑格尔主义者把自己伪装成辩证法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全面阉割,从反理性主义的角度来阐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利用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彻底性,扭曲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将其辩证法发展成为诡辩论,并越来越倾向于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在历史观上,新黑格尔主义者抛弃了黑格尔历史观中的进步因素,利用并改装它的保守和反动因素,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为历史是孤立的、个别的人物和事件组成的,历史只是记录社会发展的事件,并没有能动作用。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和主宰的,他们的意志才是“公共意志”和“国家意志”。通过这种方法,新黑格尔主义更适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新黑格尔主义自产生以来历经一百多年,在当今欧美等国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