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黑格尔派(Young Hegelians)

亦称“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学派中的激进派,形成于19世纪30—40年代。随着1931年黑格尔的逝世,黑格尔学派逐渐分化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青年黑格尔派和代表容克贵族利益的老年黑格尔派。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特劳斯、布·鲍威尔、卢格、赫斯、费尔巴哈等人。

青年黑格尔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在德国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他们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不是平静而是不安,不是静止而是发展,不是体系而是方法。他们将自己的批判矛头指向了作为封建专制制度思想基础的基督教,公开宣称科学与宗教势不两立,科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彻底批判宗教。他们明确指出不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青年黑格尔派对一切宗教信仰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基督教的古老建筑根本动摇,同时又提出了德国人从未听到过的大胆的政治原则,并且企图恢复第一次法国革命时期的已故的英雄们的应有荣誉。从这一方面讲,青年黑格尔派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初期曾经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唯心主义,宣扬“精神创造众生”。第二,鼓吹英雄史观,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第三,反对哲学与革命实践活动相结合,宣扬所谓“纯粹理论的批判”,鼓吹“置身于一切政党之外”。第四,宣扬无政府主义。第五,污蔑工人阶级,反对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首先,他们认为宗教绝不是社会压迫的根源,私有制才是社会压迫的根源,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消灭宗教、宗教势力以及宗教意识对人们的影响;宗教只是世俗狭隘性的表现,只有消灭了世俗的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的狭隘性。其次,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不是少数的英雄人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广大劳动人民及其生产活动才是人类历史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再次,工人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工人阶级之所以一无所有,是因为资产阶级对他们进行残酷剥削,工人阶级要改变自己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须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最后,哲学应该与实际相结合,青年黑格尔派提出的所谓“哲学超现实”脱离了群众运动的实际,只是为了维护一小撮剥削阶级的统治。哲学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