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大罢工(strike for the eight hours working day in America)

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最早于1817年8月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提出了“8小时工作,8小时自己支配,8小时休息”的口号,要求各国制定法律予以确认。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人的工资却很低。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当日,芝加哥的216000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这次罢工还席卷了纽约、费城、芝加哥、路易斯维尔、圣路易斯、密尔沃基、巴尔的摩,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此,5月1日成为世界劳动者的节日。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