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The Communists and Karl Heinzen)

恩格斯为阐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主张而写的文章。写于1847年9月26日和10月3日。载于1847年10月3日、7日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第79、80号上。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4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创刊于1847年1月,是由德国侨民阿·伯恩施太德在布鲁塞尔创办,以侨居的德国政治流亡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德文报纸。1847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成为该报的编辑,由此该报主要传播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卡尔·海因岑在1847年9月26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第77号的《论战》栏刊发文章,虚构事实责难共产主义者企图分裂德国革命运动,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歪曲和诽谤。针对这篇文章,恩格斯写了这两篇以《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为标题的文章,抨击卡尔·海因岑对共产主义的污蔑。

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恩格斯批判了海因岑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理论的狭隘性和不彻底性。他认为,海因岑把君主作为造成一切贫困和一起灾难的祸首,认为只要消灭君主制,建立德意志共和国,然后一切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个观点是极端有害的。因为,这会把地主和资本家剥削人民的罪过转嫁给君主。针对无产阶级党报党刊的性质,恩格斯也批驳了海因岑的错误观点,指出党刊“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同时也是探讨党的具体工作策略的场所。恩格斯还批驳了海因岑对共产主义的攻击。他指出,由于对私有财产社会性质的无知,海因岑并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认为共产主义就简单等于“废除私有财产”和“共同利用人间财富”。对此,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但是,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从事实出发的一种运动和实践,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世界市场形成、经济危机深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首先要与资产阶级并肩战斗,进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同时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当然,这只是过渡阶段,目的是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都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又是实行一切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由此,恩格斯提出了从民主革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限制自由竞争和大资本的积聚、由国家组织劳动等。

《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文中,恩格斯批驳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歪曲和诽谤,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共产主义者的主张,捍卫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