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Socialism: Utopian and Scientific)

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写于1880年1—3月,原载于1880年3月20日、4月20日和5月5日 《社会主义评论》杂志第3、4和5期,并于1880年以《弗·恩格斯“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在巴黎出版法文单行本。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9卷、第二版第25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相对和平发展时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状况:处于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手段收买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分子,培植其代言人。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者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从内部来歪曲、迷乱马克思主义,助长了机会主义思潮。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者思潮中,杜林主义的泛滥尤为凶猛。杜林打着社会主义“改革家”的旗号,拼凑一套所谓“终极真理”和“最终形式”,妄图以此取代马克思主义。为了清除杜林主义的迷惑,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于1877—1878年间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夏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集印成书,即著名的《反杜林论》。1880年,应法国革命家保·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第一章、第二章)改写成一篇独立、通俗的著作,并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由马克思写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和正文三章组成。《序言》和《导言》重点介绍了写作意图、经过和撰写内容上的安排。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其内容上来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反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思想理论来源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出发的,批判地吸收了其合理成分。恩格斯认为,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对立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不同的是,前者是不成熟、不完备、不充分的表现形态,后者是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态,前者是后者的直接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一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制度,抨击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方向性的臆测,其中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合理因素;三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积极的主张。

第二,指明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同哲学上的变革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直接相联系的。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当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社会历史运动时就会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从商品入手,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运动过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不是人为地去设想、编制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框架,而是在考察两大阶级必然产生又相互斗争的“那个历史的经济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揭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一直还隐蔽着的性质”,即剥削关系,从而找出消灭资本主义的手段。这个任务,由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而完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主要有:(1)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的结果,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一方面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容纳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必然要求冲破私人占有对它的束缚,重建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2)描绘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体现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为满足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而进行有计划的生产;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等等。(3)阐明了无产阶级光荣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艰巨的历史任务。恩格斯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概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创立过程以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指明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并科学地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著作的发表,纠正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传播到工人中去,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座指明方向的灯塔。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列宁认为它是一部“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