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希法亭(Rudolf Hilferding)(1877—1941)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领导人之一。

希法亭于1877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190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2年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04年希法亭与人合作创办《马克思研究》,1906年后他旅居德国,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1907—1915年期间,希法亭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采取中间派立场,与考茨基一起同社会帝国主义保持一致。1917年成为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首领之一,1920年任独立社会民主党机关报《自由报》主编。1923年和1928年,他两度参加资产阶级政府并且担任财政部长。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1927年,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基尔代表大会上做《社会民主党在共和国中的任务》的报告,公开鼓吹“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宣扬现代资本主义不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自行长入社会主义。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希法亭逃亡法国,1941年在法国被德国法西斯分子逮捕并于当年在监狱中去世。

希法亭的代表作是1910年发表的《金融资本》。该书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马克思之后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分析,该著作在当时理论界被视为《资本论》的第4卷而广受欢迎,特别是受到《剩余价值理论》的编辑者考茨基的欢迎。《金融资本》是希法亭的一部力作,他曾经打算改写马克思《资本论》的第2卷和第3卷,来描绘价值形态的新变化。在这部著作中,他强调并且分析了马克思曾经预言但是没有能够详细分析的现象,特别是以托拉斯和卡特尔为形式的垄断现象,对于列宁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