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1814—1876)
俄国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创始人和理论家。
巴枯宁于1814年5月8日出生在俄国特维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期,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不满沙皇专制制度。1840年起他先后侨居德国、法国和瑞士。1844—1847年在侨居法国巴黎期间曾与蒲鲁东来往密切,并结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49年巴枯宁参加了德国革命,1849年因为参与领导德累斯顿起义而被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1851年被引渡给俄国沙皇政府,囚禁期间向沙皇写了《忏悔书》。1861年他从西伯利亚流放地取道日本、美国逃往英国伦敦。1865年建立秘密组织“国际革命协会”。1866年发表文章《国际革命协会的原则和组织》,主张立即消灭一切国家,废除一切权力和法律,反对一切权威和政党,标志着其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1868年巴枯宁参加第一国际活动后,在国际内部鼓吹无政府主义和从事分裂国际活动,组织秘密团体——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企图篡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领导权。马克思恩格斯对巴枯宁的分裂活动和各种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斗争。1872年在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上,巴枯宁被开除出第一国际。以后,他组织“无政府主义国际”,与第一国际公开对抗。1876年7月1日,巴枯宁在瑞士伯尔尼去世。
巴枯宁的主要著作有《国际革命协会的原则和组织》(1866年)、《革命问答》(1869年)、《上帝和国家》(1870—1871年)、《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1873年)等,其中《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集中表达了其无政府主义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权威》《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