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莎·卢森堡 (Rosa Luxemburg)(1871—1919)
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女革命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的重要领袖。
罗莎·卢森堡于1871年3月出生在俄属波兰边界附近的扎莫什奇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早年在华沙中学读书时就参加革命活动。1888年加入波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党。1889年移居瑞士苏黎世。1890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先学习生物学,后攻读政治经济学,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898年移居德国,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活动。1893年参与创建波兰社会民主党。在1898年斯图加特和1899年汉诺威党的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900年参加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主张对米勒兰的叛变给予制裁。1904年1月,因发表反对军国主义的演讲,被判三个月监禁。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潜回波兰领导工人斗争,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1907年在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同列宁一道对倍倍尔提出的草案进行修正,使之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反帝国主义战争的重要文献。1907年后,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讲师,潜心从事理论著述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莎·卢森堡积极开展活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1818年12月,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因柏林工人起义失败而被捕,当月15日被反动派杀害。
罗莎·卢森堡一生著述颇丰,《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是罗莎·卢森堡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对改良主义所做的最好回应和反击。她坚决主张,随着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其基本矛盾和危机不可能得到缓和。工人运动确实要通过工会和议会活动为实现改良而进行斗争,但是由于这些改良措施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的整体生产关系,工人阶级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方式来进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书,使卢森堡介入了列宁与孟什维克之间的争论,并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进行了批评。卢森堡并不反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实行集中制,她认为在沙俄的专制恐怖统治下,一个战斗的工人政党,如果没有纪律和集中制,就没有战斗力,问题是在党内如何实行集中。她认为列宁所主张的“民主集中制”最终会滑向极端的集中主义,从而对自由民主造成破坏。在《资本积累论》一书中,她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原因进行了阐发,认为一个封闭的资本主义经济,如果不同非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接触,必然会因为没有能力吸收所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崩溃。帝国主义就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了获得残存的非资本主义环境而展开竞争和斗争的结果。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著名左翼领袖人物,罗莎·卢森堡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进行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积极探索,为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