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1826—1900)

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政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第二国际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李卜克内西于1826年3月29日出生于德国中部黑森邦吉森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曾经在吉森大学、柏林大学和马尔堡大学学习语言学、哲学和神学,大学期间曾经阅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开始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9月,他同司徒卢威率领志愿军从瑞士进入德国巴登,成立共和国,起义失败后流亡瑞士。1850年5月前往英国伦敦,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并且与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62年8月回到德国。1863年9月,加入斐迪南·拉萨尔建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之后,创建了第一国际德国支部。1867年3月与拉萨尔派实行组织分裂,退出全德工人联合会。1869年8月李卜克内西与倍倍尔等人共同创建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爱森纳赫派),并任党的机关报 《人民国家报》 编辑(1869—1876)。普法战争期间他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在国会讲坛上反对俾斯麦的侵略战争,坚决支持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因此,1872年6月被当局指控犯有“叛国罪”和“渎君罪”,被判刑两年。1875年5月李卜克内西参加在哥达召开的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大会,会上通过了一个充满拉萨尔修正主义观点的纲领,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在担任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编辑(1876—1878、1890—1900)期间,他对拉萨尔派进行了坚决抵制。1878年10月,俾斯麦颁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反社会党人非常法》),他采取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的革命策略,领导全党开展反对《非常法》的斗争。1889、1891和1893年,他先后参加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晚年坚决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1900年8月,李卜克内西在柏林去世。

威廉·李卜克内西一生的主要著作有《法国革命史》《不要任何妥协》《反对军国主义和反对新的赋税》等。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第二国际著名左翼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在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批判军国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以及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高度评价,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