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威廉·魏特林(Christian Wilhelm Weitling)(1808—1871)
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正义者同盟领导人;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魏特林于1808年10月出生在普鲁士王国的马格德堡。1828年起,以裁缝为职业,漫游德国各地,注意观察研究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平等观念。1835年来到法国巴黎,参加了半公开、半秘密的团体流亡者同盟的活动,1836年该组织改名为正义者同盟,魏特林成为与卡尔·沙佩尔和亨利希·鲍威尔齐名的领导人。在正义者同盟活动的初期,魏特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838年,正义者同盟在法国巴黎首次讨论自己的纲领,魏特林受同盟委托写了《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的报告,向无产阶级指明了“通向社会新秩序之路”。他大声疾呼:“你们不要相信,通过你们同敌人的和解会得到什么,你们的希望只是在你们的宝剑上。”1839年5月12日,正义者同盟500名成员参加了布朗基主义四季社的起义。起义失败后,魏特林继续留在巴黎,并且把分散的同盟成员又重新聚集起来。1841年,魏特林迁居瑞士进行宣传活动,同年9月,他在日内瓦出版了月刊《德国青年的呼吁》(次年改名为《青年一代》)。魏特林为它撰写了不少社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1842年,魏特林撰写了其代表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6年2月,魏特林迁居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首次会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期间,由于魏特林坚持错误观点和宗派主义立场,不同意马克思恩格斯所起草的《反克利盖的通告》,替克利盖辩护,从而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开决裂,最后于1847年被正义者同盟开除了盟籍。1849年流亡美国,晚年接近国际工人协会。1871年1月,魏特林在美国纽约去世。
威廉·魏特林的主要代表作是《现实的人类和理想的人类》(1838年)和《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年)。在这些著作中,魏特林集中论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方案。魏特林尖锐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认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划分为阶级的,即劳动者和不劳而获者,主张按照普遍平等的原则组织社会的生产和分配,但他没有深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是将一切社会罪恶简单归咎于金钱和货币;他主张用暴力革命摧毁旧制度,但他并没有把革命寄托于产业无产阶级,而是流氓无产者,甚至宣扬盗窃是穷人反对富人的手段;他认为未来社会是“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它由各地的家庭联盟组成,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实行平均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作为“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魏特林的学说是一种粗陋的平均共产主义理论,对于早期德国工人运动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成为工人运动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