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

19世纪法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傅立叶于1772年4月7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一个富商家庭。他中学毕业后,即遵循父亲的遗嘱学习经商,先后在里昂和巴黎做商店雇员和推销员以及交易所经纪人。1792年,20岁的傅立叶在里昂独立经营一家商店。当时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里昂发生吉伦特党人的叛乱,在叛乱中他丧失了经营的全部商品,并且被叛军强征入伍。雅各宾党人平定叛乱之后,他又遭到逮捕和抄家。这些遭遇使他痛恨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在政治上主张社会改良。由于傅立叶长期经商,目睹了资本主义的商业欺诈和劳动群众的悲惨生活,也直接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产生了要求改变现实、寻找理想社会制度的愿望,由此产生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803年,傅立叶在《里昂公报》上发表了《全世界和谐》的文章,第一次阐述了其新社会理想。1808年,傅立叶出版了第一部重要著作《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这部著作没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谈论的问题也比较庞杂。1822年发表了《论家务农业协作》,对于自己的理论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述。1827年,他出版了《新的工业世界和协作的世界》,进一步论述了他的法郎吉与和谐社会组织问题。1835年,傅立叶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虚伪的、零散的、可恶的、虚假的行业,和与它相对立的自然的、联合的、诱人的、真实的行业》。1837年10月10日,傅立叶在巴黎去世。

傅立叶从多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他认为,资产阶级视为永恒的文明制度也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文明实际上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他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不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贫困、死亡威胁的基础上。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对于工人来说是万恶的地狱。他还从生产无政府状态中推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是生产过剩危机,指出,物质过多的压力造成的危机,是丰富造成的萧条,过剩造成的贫困。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所谓文明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撒谎和欺骗的场所,文明是欺骗的王国,而道德则是它的工具。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傅立叶对于未来理想社会进行了设计和预测。与圣西门一样,傅立叶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存在着规律性。他认为存在着一个与牛顿的物质世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应的社会规律(情欲引力定律)。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八个时期和阶段:原始时期、蒙昧时期、宗法制度、野蛮制度、文明制度、保障制度、协作制度、和谐制度。和谐阶段是最高阶段,通过法郎吉可以达到这一阶段。法郎吉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通常由1600人左右组成。在法郎吉内,男女平等,人人劳动,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在法郎吉,人人都可入股成为资本家从而消灭资本家,产品按劳动、资本和才能进行分配。人人可按兴趣爱好从事工作,而且可以随时变换工作。他还为法郎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规划图,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对于傅立叶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给予高度评价。恩格斯指出,傅立叶最了不起的地方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他把社会历史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最后一个阶段就相当于现在所谓的资产阶级社会,即从16世纪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此外,恩格斯对于傅立叶关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思想也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傅立叶更巧妙地批判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和妇女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地位。他第一个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抨击为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傅立叶没有发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他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