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斯密于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小镇柯卡尔迪,父亲是苏格兰的海关审计员,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是一个大地主的女儿。1737年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当时的格拉斯哥大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中心,斯密在那里受到了著名道德哲学家哈奇逊的自由主义精神的深刻影响。1740年,斯密大学毕业获得奖学金得以进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学习。当时的牛津大学教育状况并不理想,斯密依靠自学掌握了经典哲学和当代哲学两门学科。1746年,斯密获得了在爱丁堡大学做一系列公开演讲的机会,演讲内容涉及修辞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内容。这些演讲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1748年,斯密担任爱丁堡大学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后来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1751年,斯密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转任道德哲学教授。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
1759年,斯密出版了其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这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主要讨论道德哲学问题。在这本著作中,斯密主要论述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自利的感情和行为。斯密在书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解释仁慈、克己、正义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论述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基本特征,并且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力图揭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当遵循的一般道德原则。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所建构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1763年,斯密辞去格拉斯哥大学职务,以私人教师的身份陪同布克勒奇公爵前往法国,在这一期间,结识了伏尔泰、魁奈等著名学者,其中魁奈的重农主义经济学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1776年,斯密耗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该书的发表,标志着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国富论》主要阐述了以下重要的经济学观点:(1)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的根本在于保障个人生存及发展,如果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的充分发展,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发展。这其实是表达其个人主义的主张。(2)只有私人有权拥有和支配自己的财富,个人才能充分发展,社会整体才能获得进步。(3)追求财富是正当的行为,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满足追求利润的个人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效果,即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4)政府应该保持政治中立,不能随便干预经济活动,政府的最佳做法是使每个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的效率。(5)商品的价格应该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决定,只有这样,不仅价格自然会进行恰当调整,而且资源也会合理配置,从而最终使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亚当·斯密第一次使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批判地借鉴吸收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1790年7月17日,斯密在爱丁堡去世,享年67岁。墓碑上镌刻着:《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