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capital)
有广义、狭义之别。狭义的资本概念特指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资本。广义的资本概念包括的范围更广,如资本主义前就有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也运用资本的概念。这里所讲的特指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资本,是指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能够获得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资本的存在形态总是表现为货币、厂房、机器、原料、商品等一定的物。但货币与生产资料本身存在于多个社会经济制度中,不能将它们与资本画等号。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这些物本身不能反映资本的实质。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些物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才能成为资本,资本的实质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因此,“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问题,他认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商品流通的过程产生了货币。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任何资本家都必须先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资本家首先拿出货币购买商品,但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换,其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取得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马克思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学上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