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方法(method of political economics)
马克思以毕生精力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科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研究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唯物史观,使得我们有可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内在的带有本质性的联系,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武器。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为研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最科学的方法,即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毛泽东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当然,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上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他主张:“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毛泽东还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该从分析矛盾出发。他说:“当作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模范地作了这样的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精辟地论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引下形成的总方法,即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马克思指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这里讲清楚了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所谓研究方法属于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所运用的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充分占有材料(事实材料和文献资料),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得出科学结论,形成概念、范畴等抽象规定,为叙述方法阶段进行逻辑加工提供思想材料,以便最后能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包含“许多规定的综合”的思想总体或思想具体再现出来。但是这种思想总体或思想具体,如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绝对精神”总体观时所指出的:“具体总体作为思想总体、作为思想具体,事实上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和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为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按毛泽东的表述,“《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就是从现象出发,找出本质,然后又用本质解释现象” 。所谓叙述方法,马克思又称为“整个辩证的阐述方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思想具体,是思维以本质层次的概念和范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逻辑形式和逻辑方法,对研究方法阶段形成的概念、范畴等抽象规定系列,进行再研究再加工,从其内部本质联系上来安排概念、范畴,亦即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法,是把本质逐步还原成为包含着诸多规定和关系的思想总体。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形成表达真理的严整的逻辑方法的体系。马克思十分重视叙述方法在创立和发展科学中工具的作用,认为它本身会“使庸俗的观点无计可施”。
政治经济学研究,还包括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等重要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一方面,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简单上升到复杂的逻辑发展进程,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是不行的,应该舍弃历史的偶然因素和干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