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technology)
人类运用科学知识,在改造、控制、协调多种要素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称。技术一词源于希腊语techne(“艺术”“技巧”)和logos(“ 言词”“说话”)的结合,意味着完美的技艺和演讲。技术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着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人类合理改造自然、巧妙利用自然规律的方式和方法。现代意义的技术主要是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技术。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技术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科学规律,其社会属性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技术的形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技术的操作形态、实物形态和知识形态。操作形态是主体的技术。技能、手艺、智能、经验、方法、步骤等是实施技术操作的特定主体所掌握的,它们作用于技术操作的全过程。实物形态是客观的技术存在物,如工具、机器、生产线等,它们是技术活动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及客观条件,与人类劳动力一起组成生产力的实在要素,是技术发展水平的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知识形态是现代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别于早期经验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技术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技术比科学更接近生产力形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手工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科学和技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从科学到技术”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拓展中,科学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是理论性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实践性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求真为目标,以理论的形态出现。技术着力于改造自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方法,以求用为目标,以操作程序或技术实物展现。科学以发现为核心,技术以发明为核心。科学发现的规律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在人们发现它之前,就自在地发挥着作用,一旦科学规律和技术手段为人们所认识、所掌握,人们就能自觉地将其应用于认识自然、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