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dialectics)

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dialektike téchnē。古希腊人把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及克服矛盾求得真理的方法,称为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首次将辩证法作为与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的哲学范畴,赋予其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世界观的意义,由此构成后来通用的辩证法的含义。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根据人们的直观经验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整体,认为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之中。这是一种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它看到了世界的整体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但没有深入到世界的各个部分去认识事物,对世界总体的认识还没有在细节方面得到证明,带有猜测的性质,还没有深刻地把握辩证法的规律。

黑格尔的哲学是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的代表。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他在描述这一过程的庞大哲学体系中阐发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的一般运动形式。但是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辩证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自然界与社会的运动只是“绝对精神”运动的外化形式。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说明物质世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依据人类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阐明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阐明了事物辩证运动的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性。它具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