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Talk on "Political Economics Textbook of the Soviet Union")

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为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以更好地认识与纠正当时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毛泽东给中央、省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信,建议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提出也可以读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冬至1960年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分别组织了读书小组。毛泽东组织的读书小组从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先后在杭州、上海和广州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参加毛泽东读书小组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人。读书小组采取边读边议的方法,逐章逐节地讨论,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谈话,读书小组将谈话整理成笔记的形式。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反映了毛泽东本人和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艰苦探索,是体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文献。谈话节选收入《毛泽东文集》第8卷。

(1)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强调,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的,人们的主观运动的规律和外界的客观运动的规律是同一的。毛泽东批评教科书不讲人们认识规律需要一个过程。在他看来,教科书说,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化,“能够完全自觉地掌握和利用规律”,把事情说得太容易了。规律开始总是少数人认识,后来才是多数人认识,要经过实践和学习的过程。毛泽东强调两重性和矛盾观,批评教科书没有用这两个方法。毛泽东认为教科书没有运用对立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事物,批评教科书宣扬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说有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强调量变到质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为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统一,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以前,一定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的部分质变。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候,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些东西必然是要灭亡的;就是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也还是要发展的。

(2)

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认为,中国和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取得革命的胜利,要有一个成熟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长期战争并取得胜利,主要是对农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在战争中紧紧依靠了农民。他谈到中国的资产阶级和俄国的资产阶级不同,中国是联合农民来反对资本家,苏联是宁愿同资本家打交道,来对付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他指出,中国和俄国不同的政策,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3)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

指出后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他还初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对于经济发展中的按比例和综合平衡问题,毛泽东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批评教科书只讲平衡,不讲不平衡,既否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种平衡,也否认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某种不平衡。对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斯大林的缺点是过分强调重工业的优先增长,结果在计划中把农业忽略了。中国把这个规律具体化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每一个并举中间,又有主导的方面。对于工业化问题,毛泽东认为,现在我国工业化速度也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对于农业发展,毛泽东强调主要靠兴修水利,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4)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一些重要理论观点,如: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是绝对的,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是相对的,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所有制问题基本解决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管理问题,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应当强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前途、远景,要教育人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集体,为了后代,为了社会前途而努力奋斗。

(5)

关于如何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认为,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主要是受社会实践的限制。毛泽东批评苏联教科书的写法不好,不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出发来研究问题,不是从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开始自然得出结论,而是从规律出发进行演绎;只讲物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先下定义,不讲道理。毛泽东认为,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从所有制出发,从所有制革命和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发展的趋势和解决的办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