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Liu Zhidan)(1903—1936)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最早创建人之一。名景桂,字志丹,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22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在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曾任学生自治会会长,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榆中第一批团员。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西安中山学院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往返于上海和豫陕之间。1928年初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养赤卫队骨干。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随后在军民联欢大会上被任命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起义失败后,回陕北工作并被任命为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奉命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开展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1年9月,和谢子长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1932年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开辟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省委书记杜衡推行“左”倾错误方针,使根据地和红军遭受严重损失。1933年10月到照金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取得一系列胜利。11月后历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参谋长、师长,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扩大了陕甘边根据地的范围并推动了西北革命形势的发展。1935年秋任第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后受到“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污蔑被关押,在监狱中蒙受不白之冤,毛泽东等到达陕北后才获救,后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率部东征,后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的战役中负伤阵亡,时年33岁。其主要著作收入《刘志丹文集》。